7月13日,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暨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吉林外國語大學舉行。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是在省市兩級文明辦指導下,由省市兩級志愿服務聯合會與吉林外國語大學聯合創建的吉林省首個公益性、非學歷、開放式志愿服務管理培訓機構,旨在培養專業化、職業化、國際化的志愿服務管理實踐創新人才,并被授牌為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培訓基地。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孫志軍,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石玉鋼,中共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明,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共同為培訓基地揭牌。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石玉鋼發表致辭。他指出,吉林省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作為志愿服務的首要政治任務,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重要原則,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把提高應急處突專業能力水平作為突破口。健全領導體制,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框架,形成志愿服務齊抓共管的“大宣傳格局”,通過并修訂了《吉林省志愿服務條例》,著力推進“建設幸福吉林”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形成“吉林志愿者在行動”“日行一善”等有廣泛影響的品牌,依托吉林外國語大學志愿服務工作及成果,聯合創立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形成了全國首個公益性、非學歷開放式志愿服務培訓課程體系與學科,努力構建志愿服務的“吉林模式”,服務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大局。此次揭牌活動將提升吉林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有力推動吉林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十四五”吉林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
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發表致辭。她表示,新時代志愿服務要培養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的志愿服務組織者、志愿服務管理者、志愿服務項目運營者,需要建設一支有情懷、懂業務、勇于創新創造、能夠整合跨界資源的志愿服務工作者隊伍。此次揭牌,充分體現了中宣部和省委宣傳部對學校志愿服務工作的肯定和信任,也對學校志愿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學校將集全校之力,辦好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充分發揮好中國志愿服務培訓基地的輻射作用,著力打造中國一流的志愿服務工作者培訓基地、志愿服務特色學科研究基地、國際志愿者交流基地,為志愿服務事業培養輸送高水平、職業化、專業化人才,為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為新時代社會文明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秦和校長陪同孫志軍常務副會長、石玉鋼部長、趙明部長等一行參觀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
秦和校長陪同孫志軍常務副會長、石玉鋼部長、趙明部長等一行參觀校園
秦和校長陪同孫志軍常務副會長等一行參觀圖書館
揭牌儀式后,在秦和校長等校領導陪同下,孫志軍常務副會長、石玉鋼部長、趙明部長等一行視察了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對吉林外國語大學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績給予高度評價;走訪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地球村,對地球村“通過語言感受文化、通過文化熏陶語言”的國際語言文化氛圍留下了深刻印象;參觀了中心廣場,了解了學?!皹颉薄熬薄巴狻钡慕ㄔO理念和發展規劃布局,對學校為學生營造的優質教育教學環境給予好評;考察了圖書館,對圖書館集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化、國際化于一體,處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辦最負責任教育”的教育理念,表示肯定和贊揚。
秦和校長在學校財產處置公證儀式上鄭重承諾,將學校所有資產捐獻給社會
吉林外國語大學自創建以來,始終高舉公益性旗幟,堅持非營利性辦學,致力于辦成百年名校。學校創始人秦和校長懷著對教育的摯愛與追求,選擇教育、熱愛教育、獻身教育。辦學以來,她始終不要任何回報,堅持走公益性辦學道路,于2006年通過司法公證將學校所有資產捐獻給社會,繼續用于發展國家的教育事業。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承擔“探索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改革試點任務。經過多年探索,已形成與非營利性辦學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和辦學格局,正在加快建設精品、非營利、應用型、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外國語大學。在秦和校長公益思想和奉獻精神的感召下,教師愛崗敬業、學生奉獻社會蔚然成風。
500多名志愿者參加2022北京冬奧會宣傳片拍攝
學校高度重視立德樹人,牢牢把握應用型定位,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復合型外語外事人才。在育人實踐中,著力將公益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注重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與志愿服務有機結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特別強調了志愿服務內容,并納入學分管理。學校充分發揮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構建了“一面旗幟”“兩個基礎”“三個機制”“四個平臺”“五個結合”的志愿服務實踐育人體系?!耙幻嫫鞄谩?,即大力弘揚公益精神;“兩個基礎”,即將志愿服務納入實踐學分與積極培育品牌項目;“三個機制”,即健全選拔考核機制、培訓交流機制和激勵考核機制;“四個平臺”,即搭建校企、校政、校軍和校際平臺;“五個結合”,即志愿服務與人才培養、社會歷練、素質拓展、第二課堂和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形成了“主題研學、參觀訪學、崗位踐學”的志愿服務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吉外形成了“人人爭當志愿者”的氛圍,實現在校生100%參與志愿服務,打造了百余個省級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其中“多語種翻譯+”大型賽會項目,榮獲全國“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心旅益行”鄉村少年成長計劃、“四葉草”醫療輔助等項目榮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金獎和“七彩假期”全國示范團隊等。
112名志愿者參加2019年春晚長春一汽分會場演出
學校與省市志愿服務聯合會聯合共建,成立吉林志愿服務管理學院,形成了以專家、學者、知名志愿服務工作者“三支隊伍”為基礎;導師庫、課程庫、項目庫、基地庫“四庫”為保障;理論課、實踐課、體驗課、特色課、自選課“五大課程體系”為核心;集中輪訓、專題調訓、導師直訓、現場實訓、公益導訓、線上網訓“六大培訓班型”為支撐,以主題研學、參觀訪學、崗位踐學“三位一體”為特色的“3456”志愿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支撐全省志愿服務體制內與體制外培訓常態化。
隨后,由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與中國記協聯合舉辦的全國志愿服務工作培訓班在吉林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報告廳舉行開班儀式。培訓班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志愿服務工作的方方面面、積極推進志愿服務融入社會治理、不斷提升志愿服務組織化程度、提升媒體志愿服務能力、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進一步健全志愿服務體系等新時代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研究培訓。培訓班為期三天。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中國記協相關負責同志,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志愿服務聯合會負責同志,新聞媒體以及相關行業與重點領域的優秀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出席和參加了培訓。